昂跟妍神情還是很像。
昂_五個月。妍_二歲二個月。
May 07. 2006.
photo by ㄇ咪


小寶寶吃藥的時候,總是習慣將藥碇(丸)研磨成粉,再和以開水或藥糖漿,可以方便他們吞嚥。現在大部分小兒診所,也大都是直接讓藥師磨成一包包藥粉,再交付到父母手中。

最近妍跟昂吃下好多包處方藥,吃到後面還會出現長輩所說的藥汗(yam0041p.gif 說那是小孩藥吃多了,身體受不了,容易盜汗云云。。10-1.gif)。大概現在的藥做得很好入喉,兩人並不排斥吃藥。常聽到旁人埋怨吃藥時,得跟小孩奮戰,卻沒有把握是誰贏了面,helenna在餵食之餘覺得萬般慶幸。

但是~醫生給的藥粉安全嗎...?

今年四月兒童節前夕,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提出呼籲: 請衛生署給「安全好吃」的兒童專用藥兒童製劑易吞嚥、不苦、好入口特色,就是專為還不怎麽會吞藥的嬰幼孩,所設計的藥品。最重要的是,父母和醫師都可確實掌握小朋友吃進肚子的藥量,降低孩子服藥不適的嘔吐,或餵藥時灑出部分藥,確實發揮藥效。

genge.gif 健保局以藥師調配磨粉或特殊劑型,可能較花時間、也耗費人力為由,凡醫院以上層級,為6歲以下兒童磨粉調劑藥物便有加成給付。六個月以下嬰兒可加計60%的調劑費,2歲以下可加計30%,2至6歲可另加計20%費用。_ 醫改會執行長劉梅君

大多數成人規格的藥品無論外包裝、劑型、規格還是色澤、口感都不適合兒童使用,採「兒童酌減」的方法,並非正確小兒用藥安全。當小朋友所需的口服藥品並無兒童製劑,改採成人的藥丸、錠劑、膠囊,以磨粉分包方式,給孩子吃無可厚非。許多醫療院所卻因既有申請名目的正當性,不願使用現成的兒童製劑,實一浪費健保資源、剝削小兒用藥保障之大垢。

讓醫(藥)師協助磨藥粉的方式,還是有疑慮的。因為藥品磨成粉末,容易吸濕或潮解,全混在一起裝成一包的藥粉,彼此間有可能產生交互影響干擾,造成藥性無法預測的安定性。另,各類型的緩釋錠、腸衣錠、或舌下錠,是不適合研磨或嚼碎的。此外機器分裝藥包,也很容易污染易變質、標示不清。

所以不是交到我們手中的藥粉包,一定是安全無虞的。

所以先跟藥師確認藥品可以磨成粉末。等到嬰幼兒要服藥前,再研磨成粉餵食,這樣才能保障我們寶貝的用藥安全。


2-17.gif





本文瀏覽人氣: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mi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